共創共享/企業傳承 讓對的人做對的事\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 戈峻

  圖:中國富裕及高淨值家庭數目

  上星期應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邀請,筆者為「清華經管學院─慕尼黑工業大學中國營商高級研修班」40多名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學員授課。這些學員都是企業高管,更是企業的未來。如果之前我們講的民企再出發,尋找「新大陸」是走向更廣闊的世界;那麼新一代的再出發,就是為了企業走向更長遠的未來,也是今日要談的代際傳承。

  今年筆者的演講題目是《在中國為商的成功之道》,從天時、地利、人和三大層面,向學員講述如何讀懂中國的宏觀政策、如何選對從商領域,以及如何融入中國的經濟環境與文化氛圍,與中國共贏。正如前篇曾提到,中國企業要出海,第一準則是「為當地而生」,海外企業要打開中國市場,同樣需要「in China、with China、for China」(在中國,親中國,為中國)。希望這個觀點能讓年輕學員們有所收穫,因為企業長遠的未來,是靠一代人一代人傳承下來。

  早前公布的2024年《福布斯》全球富豪榜,10億美元以上身家的富豪,平均年齡66歲。換言之,1940年到1960年出生的億萬富豪將陸續告別歷史舞台,亦相當於每年將有數萬億美元財富需要傳承。另外,據胡潤研究院的2024年《全球富豪榜》及2023年《財富報告》,中國6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資產以上的「富裕家庭」有514萬戶;千萬資產以上的「高淨值家庭」有208萬戶;億萬元資產以上的「超高淨值家庭」有13.3萬戶。因此,未來10年將有21萬億元資產要傳給下一代;未來20年要傳承的資產規模增至49萬億;30年後更進一步擴大至84萬億。

  這意味着,民企的傳承不單是家事,更是國事和世界大事。接班是否順利,不單關係到一家企業的興衰,也可能關係到一個產業,甚至是一地經濟的起落。然而,「傳給誰,怎麼傳」是擺在企業家面前的兩道開放題,沒有標準答案,但一些例子可作參考。

  諸如娃哈哈的宗馥莉,用她自己的話說,已經是一名在行業中摸索了20年的「老兵」;接掌新希望集團的劉暢,上任後大刀闊斧改革,把養豬這一行創出現代感、科技感;還有不少「廠二代」,積極改革家族傳統生意,作出迎合新時代的嘗試。可以看到,新一代已經或正在扛起家族企業的大旗,走上再出發之路。

  但現實當中,二代不願接班的也不在少數。那該怎麼辦?筆者的建議是:隨他去吧!既然他不適合或不想當CEO(行政總裁),就找職業經理人當CEO,為家族賺錢。譬如,2012年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,將重任交予1992年加入美的的方洪波,而非兒子何劍鋒。相信何老做這個決定前一定考慮過讓兒子接班,不過何劍鋒早在1994年已發展自己事業,發展得也很不錯。因此,何享健最終選擇了職業經理人來接棒,而在方洪波的打理下,美的也創造出巨額增長。

  這說明了什麼?我們要相信企業二代能夠以他們的方式接好班;我們也要相信專業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能夠引領好家族企業。我們還有第三個相信:相信老一輩和新一代有足夠的智慧,一起找到家族傳承最適合的方法。

  後代出路不拘一格

  筆者認識的一對張家兄弟可作為案例,張家父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白手起家,做體育設施、體育場館類的工程項目。哥哥張豐毅曾創業卻沒有太大進展,但他對企業運營管理很有天賦。在父親鼓勵下,張豐毅留在家族企業,並對公司業務轉型,向上游的原材料業務擴展,做得有聲有色。另一邊廂,弟弟張豐盛一直在海外求學,去年回國在一家私募機構做實習生,父親原本擔心,到後來不單接受,甚至鼓勵小兒子大膽嘗試,因為他認為,也許將來小兒子的事業會是家族企業的有益補充,還可以開闢出新天地。

  這個聽起來普通,卻非常成功的二代接班故事,父親結合兩個孩子個人特點,讓大兒子脫離家族原有業務,大膽向上游延伸;同時允許小兒子進行創業式傳承,為家族企業未來尋找新空間。

  事實上,中國企業家不缺少智慧,他們既認識到企業要趁新時代的機遇再出發,也懂得以最適合的方式將企業交予新一代傳承,讓企業走得更遠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