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政策/全球化退潮 維持競爭力成新課題

  圖:20年來,新加坡經濟不斷發展。圖為新加坡港務集團(PSA)貨櫃碼頭。\網絡圖片

  李顯龍在2004年接任新加坡總理時,國家剛走出SARS疫情,人均GDP約46664元。到了2023年,人均GDP已是當年的2.4倍,達到113779元。黃循財已經委任屬於第三代領導團隊的貿工部長顏金勇為副總理,外界普遍認為,在經濟政策上將延續現有政策。與此同時,隨着生活成本上升和不平等加劇,如何修補社會裂痕、維持競爭力成為黃循財不得不面對的課題。

  20年來,新加坡抓緊全球化機遇,與志同道合的經濟夥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。2004年至今,新加坡有將近20項雙邊和多邊自貿協定生效。新加坡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主席陳企業表示,如果當時沒簽下這些協定,等到保護主義抬頭再來協商談判就很困難了。

  前人力部長林瑞生認為,李顯龍的親科技和親商政策,是新加坡維持競爭力的關鍵。黃循財在充滿挑戰的地緣政治環境中上任,被視為「思想開明的保守派」。新加坡學者陳慶珠稱,現在的經濟模式正在遠離全球化,轉向保護主義,「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領導者」。

  新加坡去年的整體生育率僅為0.97,遠低於2.1的人口替代水平。面對持續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人口結構改變挑戰,李顯龍認為,必須引進外勞,引進外來人才,但要對人數有所控制。

  (《聯合早報》、《金融時報》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