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水橋原址換地 業界冀加入住宅元素

  圖:洪水橋新發展區第2期發展的原址換地,預計能提供約1000萬方呎的商業樓面。

  隨着近年受疫情衝擊,本港經濟仍未復原之餘,未來數年商廈落成供應充裕,有供過於求之慮,導致商業市道陷入低谷。而此時特區政府展開洪水橋新發展區第2期發展的原址換地,當中集中在未來市中心的核心商業用地,預計能提供約1000萬方呎商業樓面,最為市場關注。
  有地產界人士認為,若龐大的商業樓面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內落成,勢將出現供需失衡情況。業界指出特區政府應有洞見及膽識,按新區各項基建發展時間表,接納申請人分階段完成換地協議;以及容許加入住宅元素作混合發展,令新區市中心更具活力。\大公報記者 樓向陽

  特區政府今年2月正式接受業權人在洪水橋新區第2期發展用地內的原址換地申請,並在上月底截止,政府共收到8宗申請,並短期公布原址換地的標準補地價金額,申請人須在明年3月底前決定是否接納換地基本條款及補地價。

  在第2期原址換地中,以位於洪水橋未來市中心、在洪水橋鐵路站西邊的一大片純商業核心用地最為矚目,總地皮面積接近110萬方呎,總可建樓面約達1000萬方呎。目前大部分土地主要由新地(00016)及恒地(00012)兩大發展商持有。

  甲廈去年空置率16%創新高

  然而本港商業市道持續不景氣,甲級商廈去年的空置率更達16%,創歷史新高;疫情過後的經濟復原步伐緩慢,市場更預計未來5年新供應達670萬方呎樓面。洪水橋作為一個全新發展區,包括洪水橋站在內的第2期建設,最快要2030年完成;而連接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,最快今年年中才完成次階段研究。換言之,社區要臻成熟,還須再以十年計。因此,上述商業地若悉數在明年初完成換地補地價,預計2030至32年間便有千萬方呎樓面供應,相信市場絕對無如此龐大的需求,以及難與其他商業核心區競爭。有申請者明言,若政府不延長土地發展期限,及給予合理的發展階段,唯有放棄換地。

  另一方面,觀乎過往的大商業核心區發展模式已漸趨向更多元化發展模式,即混合工作、生活及文娛的中心區。而且,政府已將洪水橋站東邊近90萬方呎土地,劃作包括高密度住宅發展的混合用途,因此,業界建議在維持該大片商業區約1000萬方呎樓面密度不變下作彈性分配,當中最多約430萬方呎可興建住宅,粗略提供約8000至1萬個住宅單位;餘下近600萬方呎樓面依然作純商業發展。如此洪水橋站東西兩邊便能融為一體、形成一個充滿活力、更多姿多彩的市中心。

  啟德3商業地改住宅用途

  其實,政府近年也曾因商業地皮不受歡迎,而改作住宅用途,啟德便有3幅商業地改為住宅用途,當中兩幅更成功售出。另市建局的觀塘市中心第4及5區商業項目,同樣因流標後,最近成功獲城規會批准,加入住宅元素,並計劃本年度再招標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